新闻中心

蟹塘迎“春耕” 生态养殖绘就“水上春景”

2025-02-19  武进日报

  2月18日上午11时,阳光正好,前黄镇的连片蟹塘泛起粼粼波光,身穿防水服的工人们将一袋袋青灰色蟹苗倾倒入塘,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,拉开了武进蟹农“春耕”的序幕。

  “这批蟹苗都是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,目前规格在80~120只/公斤。”在全区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——江苏灵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,唐锋与其他工人正进行蟹苗投放。只见他轻轻解开特制网兜,硬币大小的蟹苗如雨滴般落入水面。刚接触水体,蟹苗立即舒展开半透明的附肢,在水草间灵活穿梭,成群结队地探索新家园。唐锋告诉记者,去年5月,他们从沿海地区收购了近50公斤“大眼幼体”,经历9个月培育后方可投放,每亩投放量控制在1400只。

  “pH值7.8,溶氧量6.5,温度8摄氏度,各项指标都达标。”塘埂上,公司负责人蒋燕手持水质检测仪在各个蟹塘之间穿梭。作为“蟹二代”,他自有一番养殖心得。为了让蟹苗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,他们对蟹塘进行消毒、肥水,并提前把蟹苗放进池塘围网,让蟹苗适应水下环境,提高饲养存活率。

  “基地共有460亩蟹塘,分为4个苗塘、13个成蟹塘。考虑到近年来夏季气温偏高,今年选了5个成蟹塘作为试点,在过去种植伊乐藻的基础上新增了轮叶黑藻,并保证50%以上的水草覆盖率。”站在塘边,蒋燕指着层层叠叠的水草介绍,这种混养模式不仅稳定,还能在高温季节保持活力。

  “2023年,公司改造了尾水处理系统,从去年的表现来看,效果显著。”不时有养殖户前来“取经”,交谈声里带着期盼,“亩均效益在4000元,期待今年市场行情看涨。”

  据统计,今年全区蟹苗投放量预计达800万只小苗,养殖面积6500亩。在不远处的江苏余年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,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着蟹塘的水温、溶氧等数据。技术员王亚坤正调试着冷能气悬降温设备,“2023年安装的,面对高温考验,效果还可以,我们也在积极对接新技术、新设备。”

  正午时分,一天的蟹苗投放工作已近尾声。塘面上,新栽种的轮叶黑藻在流水中轻轻摇曳,巡塘的工人撑着木船划过如镜的水面。这些来自长江的“水上精灵”将在未来8个月里,经历5次蜕壳,最终在中秋时节膏满黄肥,爬上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

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微信公众号"今日武进"

精彩推荐